“牧光互补”扶贫牧场投产,光伏板下养牛户均年分红万元,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,力求在保障贫困群众收入的同时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近日,我国某地区成功投产了一座“牧光互补”扶贫牧场,该牧场在光伏板下养牛,不仅实现了生态环保,还让养牛户均年分红万元,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亮点。
“牧光互补”扶贫牧场位于我国某贫困山区,占地面积1000亩。该项目以光伏发电为核心,采用“光伏+养殖”的复合模式,在光伏板下养殖肉牛。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,其中光伏发电项目投资3000万元,养殖项目投资2000万元。牧场共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站,装机容量为1000千瓦,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00万千瓦时。
在光伏板下养牛,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又能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。光伏板下的光照条件适宜,有利于肉牛生长,同时,牛粪可以用来施肥,实现了绿色生态循环。牧场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,从饲料加工、饲养管理到产品销售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。
牧场投产以来,吸引了周边50户贫困家庭参与养殖。这些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、资金入股等方式加入牧场,成为牧场的主人。牧场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,实现了家门口就业,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的收入问题。
“牧光互补”扶贫牧场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的运作模式,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牧场,每年可获得租金收入;同时,贫困户还可以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收入,以及光伏发电产生的收益。据了解,牧场预计每年可为贫困户带来万元分红。
牧场负责人表示,牧场将继续加大投入,扩大养殖规模,提高养殖技术水平,力争在短时间内实现养殖肉牛500头,带动更多贫困家庭脱贫致富。此外,牧场还将与周边企业合作,共同打造肉牛产业链,提高产品附加值,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“牧光互补”扶贫牧场的成功投产,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。这种创新模式既实现了生态环保,又为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更多类似的项目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更大成果。